關於電視維修

2019-04-20

料,從圖 3 中可以發現,未來液晶

2009-2013 全球液晶電視修理出貨預測資料,從圖 3 中可以發現,未來液晶電視將會以極快的速度搶攻傳統映像管電視的市場。第三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組織分析第一節 產業集中度、產業主要的Players液晶面板最早是由夏普(Sharp)自 1967 年開始製造液晶顯示器產品,其專利的佈局既深且廣,長達三、四十年,因此,TFT-LCD 産業最早産業化的地區爲日本。但自 2000 年以來,隨著韓國和台灣廠商的産業化優勢積極進入 TFT-LCD面板産業,下游 NB 産業和電腦顯示器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地區,日本廠商則退出産業領域甚至未投資第五代生產線。直到 LCD TV 市場開始啓動後,日本的夏普才重新投資於該産業。雖然韓國和台灣廠商之技術落後於日本廠商,但是其擴充産能卻十分積極,以全球 TFT-LCD 産業的投資與産能均主要來自這兩個地區。韓國三星在面板的技術上亦處於領先地位,在產品的品質、量產技術等方面,早已被業界廠商公認是市場的龍頭。由於過去受到日本廠商夏普(Sharp)對於液晶技術的布局專利既深且廣,因此,台灣是從 1997、1998 年才開始發展液晶產業,屬於後起之秀。過去 TFT-LCD 産業中,製造大尺寸 TFT-LCD 産品的廠商只有日本的夏普,夏普廠商爲全球第一個興建第六代生產線的 LCD 廠商,也是第一個規劃八代線的廠商,但是夏普的策略爲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對於大規模提高産能的意願並不強烈,公司投建的生產線産能並不突出。韓國則以三星和 LG 雙雄並列,兩家是全球 TFT-LCD 産業的領導廠商。在 TFT-LCD 的面板製造上則以台灣的面板的製造廠商最多,早期有所謂「五虎」之稱(因廠商之間的併購已有所改變)。目前全球前大電視品牌廠商只有少數以外包的方式,其餘廠商仍以內製為主;不過由於液晶電視已成為商品化產品,為了提昇市佔率與最佳化供應鏈成本效率,部分品牌廠商擬增加在某些特定產品或地區的外包比重,如圖 4 為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例。


目前全球資訊工業產品出貨之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新興國家如中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度等地,由於當地政府為提升資訊基礎建設以帶動經濟起飛,所衍生之產業政策帶來強大的電腦設備採購需求,將會支撐全球資訊工業之持續成長,預估2009年需求約有1億4,050萬台,年成長率仍有7%。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效應日漸擴大,2008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的滲透率已逼近五成,預估2009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上將首度超過桌上型電腦,滲透率將超過五成。筆記型電腦加速普及的主因包括筆記型電腦低價化,提高消費者選購筆記型電腦的意願;兩者效能差距縮小,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硬體配備和效能差距逐漸拉近,獲得一般消費者、企業用戶及電腦玩家的青睞;還有行動運算平台蓬勃發展,自從Intel推出Centrino運算平台後,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上網功能,突顯筆記型電腦與49 PIDA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桌上型電腦在「可攜式」便利性之差異,而內建WiMax技術的新一代筆記型電腦上市,將可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筆記型電腦面板以寬螢幕為主流,在2008年已達約93%比重,而2009年將可接近97%;相較液晶電視維修與液晶監視器,16:9面板在整體筆記型電腦滲透率則約為8%,預估未來將大幅成長,至2009年16:9面板比重約為39%,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在尺寸方面,仍以15.4吋、16:10寬螢幕機種為主流,其次為14.1吋、16:10寬螢幕。此外,韓國三星、LGD、台灣友達、奇美、華映及中國京東方等面板廠在2008年下半年陸續推出13.4吋、14吋、15.6吋及16吋一系列16:9筆記型電腦面板,2009年將陸續可見到18.4吋與17.3吋之16:9尺寸產品。估計2008年15.4吋到16吋之寬螢幕面板將占整體筆記型電腦的50%,14.1吋面板則約達25%,未來兩者仍將為筆記型電腦之主流。

 


生產設備與製程有主流世代交替汰換的壓力TFT-LCD 產品生命週期短,造成廠商創造出的獨有技術無法持久,必須不斷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發展更新穎的技術,形成其他廠商的技術障礙;此外,由於生產線、製程技術更替速度快的要求下,生產設備也必須不斷更替,因此,產生大量的研發與固定成本,使廠商必須依靠規模經濟的學習曲線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五) 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全球資訊電腦市場競爭激烈,除價格競爭外,各資訊用產品大廠為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要求顯示器供應商就近供應。因此顯示器廠商多將勞力密集的低階產品移至海外生產,銷售、採購;而財務、研發及高階產品的製造由總公司掌握,盡力達到最適化的佈局以提高競爭力,而普遍出現國際化分工的現象。如日本廠商將生產製造移至台灣。(六) 產業結構的完整性有利於競爭優勢的創造由於 TFT-LCD 的原物料及生產成本高、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因此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可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並能集中市場高度。(七) 國內同業人才流動普遍由於 TFT-LCD 產業的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且培養研發人員需要長時間與費用,造成人才供不應求,因此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相當普遍,甚至會出現半導體產業之間爭才的現象。第二節 產業關鍵成功因素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全球 LCD TV 市場已於 2006 年進入高度成長期,為了因應消費者對於數位內容顯示品質的需求,LCD TV 面板電視修理畫質技術(亮度、對比、色域、視角與反應速度)的提升,將有助於 LCD TV 商機的發展。而若要在LCD-TV 市場獲致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幾點:24(一) 低價成本結構投資費用減少程度、製程技術與良率、運籌能力、規模經濟。(二) 市場力量大客戶與上下游互動、產品即時上市(Time to Market)、標準規格的主導能力(市場預測能力)。






降,經濟高度發展的市場區塊中,平面電視的市場滲   |   回上頁   |   %,然而在Apple、Dell及HP宣佈2009年將大量採用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