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3-05-09
李全順 : 2023-5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避險需求驟增、金價再創新高】
​       COMEX 6月黃金期貨5月4日收盤上漲18.7美元或0.9%至每盎司2,055.7美元,盤中創下歷史新高至每盎司2,085.40美元,因銀行危機的擔憂刺激避險需求的影響;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4日黃金持有量增加1.74公噸至930.04公噸。

​       World Economic Forum 世界經濟論壇5月份首席經濟學家調查報告顯示,經濟學家對今年全球經濟衰退與否的立場勢均力敵,有45%的受訪者認為今年經濟可能衰退,但也有4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不會經濟衰退。分析師認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會支撐金價。調查顯示,經濟學家擔心通膨可能將融入更廣泛的經濟當中,而銀行危機則加深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並使得央行的政策立場陷入兩難。有80%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央行在對抗通膨以及維繫金融穩定方面將會左右為難。
   
​       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5月1日宣佈關閉First Republic Bank第一共和銀行,由銀行業監管機構FDIC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FDIC並決定接受由摩根大通銀行收購第一共和銀行全部儲蓄存款和實質上的全部資產。
   
​       美國FED 5月3日將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從4.75%至5.0%上調到5.0%至5.25%,創下16年以來的新高。聯準會在聲明當中刪除了政策指引「為了實現足夠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讓通膨隨著時間推移回到2%,一些額外的政策緊縮可能是適合的。儘管近期不乏有一些較佳的經濟數據表現,但銀行危機以及經濟衰退的擔憂顯然並未遠離,中國需求的復甦也有些步履蹣跚,總經環境透露金價很難出現大幅的下跌,金價將會持續受到支撐。

​       如果FED的鷹派立場非常堅定的話,金價可能承壓;但FED很難說服市場接受其鷹派立場,任何未來進一步升息的舉措都會被市場認為是政策錯誤並將加速潛在的經濟衰退,亦即升息對金價的衝擊將會被淡化。

​       5月3日公布的4月份美國ADP民間就業人數意外增加29.6萬人,創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增長;高於前月的增加14.2萬人,以及市場預期的增加13.3萬人。ADP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市場今年增加了超過80萬個就業崗位,就業市場供求失衡造成了強勁的工資增長,並反映在了持續的通膨壓力上。如果就業數據持續強勁的話,聯準會未來就仍有升息的可能。

​       Credit Suisse最新報告表示,金價如果能夠持穩於每盎司2,000-2,010美元以上的價位,就將具備挑戰歷史高點每盎司2,070-2,075美元的潛力。如果FED升息的路徑更快轉向的話,可能促使美元以及美債殖利率進一步下滑,金價也將有大幅上漲的空間,並預期金價有機會達到每盎司2,500-2,600美元。
   
​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能夠幫助央行多元化資產以對抗風險,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或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黃金可以減少央行資產組合中的波動性。黃金也可以對沖通貨膨脹的風險,當通貨膨脹上升時,貨幣的購買力會下降,而黃金的價格也會因此上漲,持有黃金可以幫助央行對沖通貨膨脹風險。此外,央行增加黃金儲備還可以向市場傳遞信心和穩定的信號,因黃金的價值在全球範圍內都得到認可。
   
​       2022年11月,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增加32公噸,為3年多來首次增加,12月也繼續增加30.2公噸。市場分析師認為,中國央行時隔3年之後重新增加黃金儲備,主要是因為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影響。調查顯示,基金經理人認為,各國央行競相提高黃金儲備,是支撐金價上漲的最主要因素,有83%的受訪基金經理人預期今年全球央行仍將繼續提高黃金儲備。

​       雖然美國FED貨幣政策開始轉變緊縮,但此仍然不足以阻止通膨壓力的增加,投資人重新擁抱黃金以令其財富獲得保值將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通膨上揚的最高風險就是造成停滯性的通膨,即全球的消費下滑而通膨持續攀升。雖然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還不高,但並沒有辦法完全排除。除了供應面的問題以外,全球轉向可再生的乾淨能源,對於銅鋁等原材料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同樣將使得通膨的上揚維持相當一段時間。各國政府投資大量資金升級基礎建設,構築綠色經濟的同時,也將會帶動通膨的上揚。
   
​       2023年Q2全球在俄烏軍事衝突未歇,美中經貿摩擦方興未艾、全球通膨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投資市場悲觀情緒愈發濃厚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黃金的長線避險功能得以充分凸顯。美國拜登政府的未來的宏觀貨政持續緊縮、美中美貿易戰爭持續與否、地緣政治不穩定性、俄烏衝突危機與新冠肺炎疫情等利空因素,將持續有利黃金避險買盤增溫,黃金ETF投資者傾向于持有黃金而不是獲利了結,金市的避險情緒謹慎樂觀。黃金價格未來方向將取決於美元強弱、全球貨幣政策寬鬆與否和長期利率的變化。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