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

設計的美學原則

原文:http://tw.myblog.yahoo.com/iwood9449/article?mid=194&prev=198&next=193&l=f&fid=5

快樂IWOOD創意diy俱樂部

設計的美學原則

設計的美學原則,是利用造形的元素,形態、色彩、質感、聲音、時間等要素,在美學設計法則的指導下,經過排列、組合、分割,把抽象美的觀點及意涵訴諸於觀者,使其達到視覺上的醒目、簡潔、和諧、完整(統一),心理上的均衡、愉悅、圓滿。

  造形是透過視覺方式所表達的可視、可觸等知覺成形活動。包含了形態、色彩、質感、聲音、時間等要素,溫度、氣味、滋味作為輔助。

3. 構成法則:也稱『關係元』。

律動〔韻律、節奏、連續(延續)、反覆、漸變〕、平衡(均衡)〔對稱、對比、比例、諧和、和諧、呼應〕、統一(統調)/完整、襯托、象徵、隱喻、關聯、變形、誇張、軸線、層級、

1。律動:

  「律動」指許多相同或類似的形體重複出現,而呈現如音樂裡「韻律」的感受、「節奏」的感受。「節奏」是事物正常發展規律的體現。「宇宙間的事物沒有一樣是沒有節奏的。」(郭沫若)春秋代序,晝夜交替,人 體的呼吸,工作中的一張一弛,都是生活的節奏。在藝術領域,音樂和諧音依一定的規律不斷出現所達成,音樂節拍的強弱、長短、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現,舞蹈動作的反覆變化,語言的抑揚頓挫,詩歌的韻律等,都可形成節奏。在造形上的韻律原是一種比喻,所以是指和諧的造形元素依一定的規律排列出現所造成的效果。

   凡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和排列,或屬於週期性、漸變性的現象,都算是「律動」。它給人具有抑揚頓挫,和統一感的運動現象。一般說來,律動和時間的關係 密切,因為在其他具有時間性的藝術領域中,都能表現律動美,如音樂、舞蹈、電影、戲劇、詩歌等。以音樂來說,利用時間的間隔,使聲音的強弱或高低表現出律 動美,而呈現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四季的變化、植物的成長、動物的運動、高低起伏的山、造型離奇的海岸、波濤洶湧 的海浪、沙丘、麥浪、炊煙、屋瓦等,以及各種生理反應等都存在著律動的美。中國的書法最具有線條的節奏之美,狂草表現出激昂豪放,行書則表現出行雲流水的 美感,而中國的山水畫也常表現出律動的美感。

  一般可分為「反覆」及「漸變」兩種,這兩種方法與規則,或不規則現象,交互使用時,則可發展成無限的圖形。
  重複出現的連續是「反覆」的一種特殊情形。「延續」是物體的外表形狀,能夠有規律地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連續下去。「連續」是一種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邊緣的排列。其特點是沒有主角與配角之分,而感覺是有次序、整齊而不紊亂。若是呈左右方向或是上下方向者稱為「二方連續」,它可作直線方向、曲折式、波浪式的方向延伸。,若是呈上下左右者四個方向者稱為「四方連續」。
  「連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或藝術品中,給人清晰、明瞭、井然有序的運動感,例如中正紀念堂的拱門上的裝飾即屬於二方連續;國家音樂廳的地磚屬四方連續;廟宇頂端屋瓦呈現連續排列。連續可讓一個小面積達成大面積,或使一小點連成一條長的線。
  這種延續手法運用在空間中,使空間獲得擴張感或導向作用,甚至可以加深人們對環境中重點景物的印象。
   「漸變」就是逐漸的改變,它有一定的秩序和與規律。「漸變」可分成「形狀漸變」、「大小漸變」、「色彩漸變」、「位置漸變」、「方向漸變」和「自然形象的漸變」等等。「形的漸變」如一排圓圈由大到小排列,但形狀上呈現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的排列,此即形的漸層。顏色的漸層,如將顏色由深至淺,或由淺至深的分佈;另外,以同心圓向外輻射狀而達到讓視覺延伸的目的也是漸層的一種。漸層的最佳代表在建築方面即是中國式寶塔,在中國畫如沒骨畫,不論是一片葉子、一 片花瓣都呈現漸層的變化。在大自然現象裡彩虹就是色彩的漸變並排,同樣的我們觀察植物裡多層花瓣的花朵就是形狀的漸變並排。漸變(漸層)會給人層次清楚、柔順不突然和漸入佳境的的感覺。
  但是,由於漸變原理與韻律原理、和諧原理或比例原理之間有過多的雷同,而且漸變原理在建築設計上也很少出現,所以有些整理西方形式美原理的資料裡,並不列出漸變原理這一項。
  在一種靜態或動態的形式中,給予吾人視覺上感受到富有規律的節奏效果。律動的產生,必須建立在秩序、比例、漸變、調和與反覆的基礎上以達成不同的律動效果。造形要素形、色、質在組織構成上,如果運用單純的規律時,它所引起的律動感覺必然較為平淡而單調;但若組織規律較有變化時,則將產生較為豐富的律動效果。

• 反覆 (Repetition)
  「反覆」不僅是秩序與平衡的必要基礎,而且也是和諧與律動的主要因素。
• 漸層 (Gradatin)
  「漸層」可以解釋為是一種漸次變化的反覆形式。
  無論是由大而小,由強而弱、由明而暗等量與質的循序變化,在視覺上都能引發一種自然擴大與自然收縮的微妙感覺;也是一種比較平淡的律動形式。
• 動力 (Dynamic)
  「動力」可以解釋為在靜止的時間中,由物理本身的張力和心理所形成的引力,綜合構成的一股循序規則的力量。它經由運動、延伸、收縮、或行動暗示中而形成。沒有動力構成的畫面,一樣顯得沉寂而沒有生氣。

2。平衡:

  把兩種以上的構成要素(的重量感),均勻的予以配置而達到安定的狀態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靜態的感覺;而不正常的平衡則呈現不安定、動態的感覺,但卻有豐富的情感,比較有變化。
  平衡的原理應從物理的重度平衡與心理的視覺平衡來加以理解。所謂「物理的重度平衡」即是指物體本身,在支點的四周所分配的重量在相互調節之下,所形成 的安定效果。而所謂「心理的視覺平衡」既是指造形整體,雖然在中心點四周所分配的量不一定相等,卻能在視覺心理的感受上產生平衡的意思。因此,如何在畫面 上,或既有的空間裡,經營造形的配置,以達整體平衡的效果,應該是從畫面視覺的地理性位置與視覺心理的重度原則加以理解,才能具體有效的掌握平衡的要領。
  「物理的重度平衡」有桿秤式、天平式。
  舊式桿秤秤東西時,秤勾下的物體形體很大很重,但是離支點近;秤錘相對的形體小且比較輕,但離支點比較遠,所以當秤竿成水平時,視覺的感覺上就覺得這一組圖像(被秤物體、秤竿與支 點、秤錘)是均衡的。
  天平為例,左右個放一個圓,兩個相同大小的圓,就會平衡,但若一方換成小圓,就會不均衡,這時就要改變兩端的距離,或者在小圓那方再加入圓,就可以達成均衡。
   在造形上的「平衡」是屬於「心理的視覺平衡」,並不是真正講究實際的重量關係,對「平衡」來說,有對稱和非對稱平衡之分。在「平衡」的練習中,著眼點在於如何求 得視覺上的安定和心理上的平衡。例如形態、色彩、材質在畫面中所具有的重量、大小、明暗、色彩、強弱、質感....等,都必須保持平衡狀態,才會令人產生 安定的感覺。
  兩個形體組成一個形體時,雖然不是完全對稱,但是因為隱形的『力線』感覺下,仍然覺得這新組合的形體是穩定的。
  影響造形空間平衡的因素很多,而「重度」的調節為其關鍵。「重度」的產生,除了造形要素本身有不同大小的質與量之外,有關畫面的地理位置,和造形要素具有方向與張力,都將構成一種無形的重度,影響了造形的平衡。
  造形空間裡,因存在著看不見的力場,而造形要素的安置,將由於方位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重度引力發生。
  除了畫面力場的作用,及各造形要素本身「量」之大小與造形空間中心點的物理平衡調節,足以影響整體形式的平衡效果之外,形本身內外的張力、引力、方向或錯覺錯視的情況亦將牽引出一種無形的視覺重度,而成為影響平衡的另一要素。
  視覺式樣是一個力場,在這個力場中形與形之間都隱藏著吸引力和排斥力。當來自各個方向上的力都達到了動態平衡或相對平衡時,視覺力便取得了某種的靜止,這種靜止應該是負載著能量的「靜止」,就如在一白色基底之內的一個黑點,視覺就能感知到這個黑點如何從中心位置向外圍擴張,又如何遭到周圍背景那反作用力的抵制的景象,使視覺經驗到內含中的張力。這是源自「伽瑪運動」的原理。「伽瑪運動」(gamma motion)就是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運動。這些物體有如上述例舉的圓之外,還有方形、星狀形、三角形等。它的運動方向基本上與物體本身的構造骨架的主軸方向相一致,大體上是從一個圓形的中心位置沿著力的作用路線向四周發射。但當一個三角以它其中的一條邊為基底向上矗立時,運動就會從基底一直向頂點方向運動,因為基底的堅實與穩定使力的方向指向相對的頂部。這也是視覺經驗到生理力的活動結果,就像我們觀看金字塔,視知覺明顯地感知張力是由基底向高峰運動。
  事實上任何各種具象或抽象的形態,本身都有其運動的方向性,甚至人物眼睛所注視之方位,或某種行動所蘊含的目標也都構成了有方向性的張力特徵。瞭解了 此種無形的張力特徵後,當造形構成欲達整體空間之平衡效果時,即應作適當的方位調節,以緩衝其張力在空間的運行力量,而達到整體造形的平衡效果。
  在設計中,採用呼應的手法,形體的處理,會起到對應的作用。呼應屬於均衡的形式美,是各種藝術常用的手法,一般運用「形象對應」、「虛實氣勢」等手法求得呼應的藝術效果。水墨畫留白(飛白)就是在畫中留下大量空白,來均衡其他著墨的地方;插花作品,利用線條的延伸和花瓶之間的平衡,來達成視覺的均衡美感;書法的行書、草書講究佈局,也是在追求平衡。
  建築設計上『對稱平衡』的運用,幾乎出現在所有西方古典建築的立面上,至於『均衡原理』的運用則較常出現在現代建築的立面上,現代建築裡運用『非對稱平衡』的原理最出名例子就是包浩斯的新校舍建築。

  • 對稱平衡
  所謂對稱平衡,是指造形空間的中心點兩邊或四周的形態具有相同且相等的公約量而形成的安定現象。包含有「左右對稱」與「輻射對稱」兩種基本形式。

  「形式的均衡」是指以中心兩邊,具有相等或相當的視覺量而形成的靜止現象。一般紀念性的建築物 常採取對稱的均衡原則來設計,對稱的均衡賦予作品穩重、莊嚴、寧靜的感覺。

  「輻射的均衡」是指以一點為中心,四周形象依一定角度作放射狀的迴旋排列,形成穩定而蘊含動感的效果。自然界裡美麗的花朵,其花瓣排列就是由中心向外開展呈現輻射均衡的美感。

  • 非對稱平衡
  是指一個形式中的兩個相對部分不同,但因量的感覺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現象。造形者若能善以利用這些影響重度平衡的諸要素(顏色的明暗與強弱、形狀的大小與遠近),把握此非對稱部分的靜量與動量的交互制衡,將使得平衡的效果更顯得靈活、生動而富有變化,但無對稱性均衡的莊重感。

3。對稱: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基準,左右或上下排列形狀完全相同的形體,我們稱之為「實質對稱」,同形、同色、 同質對稱被稱為「絕對對稱」,在幾何學理對稱還分成「軸對稱」與「心對稱」,在建築立面設計上大概只有「軸對稱」的應用。左右或上下並非完全相等,但在視 覺上也能產生對稱的感覺時,成為「感覺對稱」、「相對對稱」,而在現代設計中採用的是「相對對稱」。
  運用對稱原理通常能給人感受秩序、安定、穩定、靜態、莊重、整齊、威嚴的心理感覺。通常,對稱的圖形具有單純、簡潔的美感,以及靜態的安定感,但易流於單調、呆板。
  對稱不但是生物體自身結構的一種合規律的存在形式,而且對人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稱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例如:人體及其他動物(以脊椎為中 )對稱生長以保持平穩而踏實的感覺。不論是中國或西方在古代建築中對稱一直是表現建築的基本形式,其特色有規律性外給人一種安穩、沈著、莊嚴的感受,這 也是古今中外城樓宗廟用對稱形式的原因。
  事物在左右、上下、前後等兩方面的佈局上的等量等形,稱為對稱。如果雙方外形大小不同,但份量上都是對應的,則稱為均衡。

為求均(平)衡,萬物大都多採對稱形態

在生物界裡,不論是觀察自然或人 為的領域,我們將會發現萬物的形態,以對稱方式來呈現的最多,像花瓣、葉脈、蝴蝶翅膀等,便都是各自有對稱生長的組織;就連我們人體,若取鼻梁到肚臍的連 線為中軸,那麼,眼睛、耳朵、軀幹、手、足,也都是成對稱性的生長,為什麼會如此呢?究其根柢,應是由於對稱才能比較容易取得平衡的緣故。

一般說來,形成均衡的方式,大約可分為三種:一是以軸為中心的對稱均衡(formal balance),一則是以點為中心的輻射均衡(radial balance),另一則屬於非對稱均衡(informal balance)。

軸線對稱,可生秩序、穩固與流暢性

以軸為中心的對稱,通常是在軸的左右兩側,以相同或類似的形態,而形成相互對稱的平衡關係,向前面所提到的人體、花、葉、蝴蝶等,便都是自然界中,以軸為中心而形成對稱的實例。

在人類的領域裡,以軸為中心的對 稱,又具有三種不同的功用:一是秩序性,可藉以呈現莊嚴、安定的感覺。像古代的皇城或陵寢,便都是採取此種模式,以顯露君王莊嚴、威儀的氣勢。二是穩固 性,任何一件物體想要四平八穩的矗立,採用對稱的形式將是不二法門;因此向高壓電線的鐵架、房屋、橋柱等,皆因對稱的設計而顯得安定而穩固。三為流暢性, 如高速公路交流道為求車輛進出有規律,便將道路建成左右對稱的形式,使交流道產生順暢的感覺。

輻射對稱,在安定中顯出動感

至於,以點為中心的對稱,則是以一固定的點為中心,在點的周圍以相同的角度,做迴轉式的排列,形成輻射狀,我們稱之為輻射對稱。像花朵、雪花、蜘蛛網等造形,都是屬於這類的對稱形式。

輻射對稱具有一種在安定中,卻能顯出動感的特性;因此,今天在許多人為的造形裡,便常利用輻射對稱來塑造動態的視覺效果呢!

非對稱均衡,使平面藝術作品不致流於呆板

非對稱均衡是指形式中相對部分的形象完全不同,但因各自的位置與距離安排得宜,使量的感覺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現象,如平面藝術作品的海報、繪畫等表現,不讓畫面感覺對稱而顯得呆板,採以視覺感受上的均衡性,使畫面具有變化而不失均衡的美感。

4。對比(對照)指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甚至於是相反性質的形體結合在一起,所呈現互相襯托效果。它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大者更大、小者愈小。也就是經由對比的關係,可以增強個別要素所具有的特性。
  這種形體上(包括:點、線、 面、形、體、色、質、量、光)相反的性質,諸如:直線和曲線、長和短、粗和細、明和暗、黑和白、紅和綠、大和小、銳和鈍、方和圓、強和弱、新和舊、深和 淺、粗和細、輕和重、簡和繁、虛和實、精緻和粗獷、硬與軟對比等,產生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並互相強調出對方的特徵,襯托產生對比美。通過把兩個明 顯對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間中,經過設計,使其既對立又和諧;既矛盾又統一,在強烈反差中獲得鮮明對比,求得互補和滿足的效果。 

   「對比」的表現形式包括:﹝1﹞線形的對比、﹝2﹞形狀的對比、﹝3﹞份量的對比、﹝4﹞明度的對比、﹝5﹞彩度的對比、﹝6﹞色相 的對比、﹝7﹞質地的對比、﹝8﹞動態的對比、﹝9﹞位置的對比、﹝10﹞其他的對比。

  對比色在色彩學上稱補色(在色相環上位置是兩兩相對,例如:紫色與黃色、紅色與綠色)。常見的廟會中七爺、八爺即是對比的最佳實例,七爺高瘦、八爺矮胖,讓人一看就記得他們,其實就是對比產生吸引力。
  其他如聲音的對比:強弱、大小、高低等,皆讓樂曲更有變化豐富。在文學或戲劇中悲哀的哭泣與歡樂的笑聲,或人物的忠義與奸詐都是為了讓劇情活潑、情感起伏更有變化。
  衣服上有對比的顏色令人感到生動、活潑,霓虹燈以對比色閃爍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新造形主義畫家的代表----蒙特里安,利用對比顏色加上景物安排,使畫面呈現明快、活潑的效果。

5。比例:比例是一件事物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更明確的說,整體形式中一切有關數量的條件,如長短、大小、粗細、厚薄、濃淡、輕重 等,在搭配恰當的原則下,並能合乎一定數量關係即能產生優美視覺感受。有二義:一種是透視法的「近大遠小」、「近處清楚、遠處模糊」;一種是形式要素(如長度或面積等)間屬於量度之間的一種比率。

  最早西方的藝術家認為,所有的形體只要長與寬是整數比,就能呈現美感。文藝復興建築與新古典建築,幾乎百分百的相信:『只要是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的完整幾何構圖(指完整個數形狀的內正切)就能呈現美感』。到了十九世紀由於仿生論與有機論盛行,出現「等比級數」說與「黃金比例」說。這種美感操作的原理其實是西方建築教育裡頗為複雜的『構圖訓練教材』。

  在人類的歷史中,「比例」一直是被運用在建築、傢俱、工藝以及繪畫上。尤其是希臘、 羅馬的建築中,「比例」被當是一種美的表徵。除了建築之外,有幾個理想的比例,古代的學者就把它公式化,而作為設計的基本原理,以便求得統一和變化。黃金比具有理性數據比例的視覺美感,安定、活潑且具均衡感,是視覺設計之最佳要點和比例;在版面構圖時,只要運用這個原理,視覺效果即可達穩定兼具美感的畫面。例如:一個形狀這別是長方形,長與寬的特定比例所造成的美感。希臘美術大多採用1:1.618來求得秩序的變化美。古希臘的神殿及許多建築皆依黃金比例來設計。今日我們日常生活中如門、窗戶、書籍、桌面、撲克牌亦依黃金比例來設計。

  長度比、對角線比、兩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規律的比。   
  
  等差數列 (Arithmetic Progression)
  所謂的等差數列即是以某一單位為基礎,將它的2倍、3倍、4倍、5……所求得的數值依次加以排列,如246810……5101520…….等,這種前項與後項的差永遠維持一樣的比例,稱為等差數列比。等差數列比所完成的形式富有秩序的結構,通常用於較為單純且有規律的形式上。如,樓梯、石階之建築或低調子的色彩計劃等。
  等比數列 (Geometric Progression)
  所謂的等比數列即是將前項乘以公比所形成的數列。例如,設公比為2,第一項為1,則所形成的等比數列為1248163264……。這種前項與後項都維持固定的倍數所形成的比例,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比例效果。許多生物(如海螺或蔓藤類植物)在成長時所呈現的美感就是一種等比級數。
  • 調和數列 (Harmonic Progression)
  以等差數列為分母所得的數列稱為調和數列。這種型態的比例較等差數列富有變化也顯得順暢柔和。
  • 費波納奇數列 (Fibonacci Progression)
  這是由義大利數學家費波納奇(Fibonacci)研究仙人掌生長的秩序所發現的數列,其排列的順序取前兩項的和等於後項所形成的數列,如01123581321345589144……。當我們再仔細換算其後項與前項之比值,如8÷5=1.655÷34=1.6170144÷89=1.6179……等,皆與黃金比的值1.618相當近似,是一種與黃金比例同等理想的數列。
  貝魯數列 (Pells′Progression)
  貝魯數列與費波納奇數列有點相似,其組合的方式是,把前項數目之兩倍再加上前前項的數目等於後項。其效果比費波納奇數列較明朗且富活潑的變化。
  • 黃金比例 (Golden Ration)
  將一線段分割成長短兩段時,短線段與長線段之比等於長線段與全部長度之比時,這種分割我們稱為黃金分割(Golden Secion) ,其比稱為黃金比(Golden Ration)這種比例自古從古希臘時代即被認為是最美的比例。
  • 平方根長方形 (Root rectangle )
  設正方形的一邊為1時,其對角線為√2,若寬為1,長為√ 2時,此長方形我們稱之為√ 3長方形。 √2 長方形的對角線為√ 3√3 長方形的對角線為√4 ……如此類推,可用作圖方法求出許多寬和長的比為平方根的長方形。其依次的比例也形成一種漸進而調和的美感。

6。調和:兩種構成要素同時存在時,若特性過於強烈或相差太遠,便會產生「對比」現象;若兩者能達成一致,並且不排斥時,則「對比」刺激變小,能產生共同秩序,兩者就能達到調和的狀態。例如黑、白兩色產生對比,單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就是一種調和,所以調和又可以用中庸來解釋。如藍色和紫色、紅色和橙色,利用相鄰的顏色來配色,會充滿諧調溫和的感覺,這便是「調和」。

「調和」在視覺上可使我們產生美感。如果一棟古樸的建築座落在車水馬龍的高架道路上,或方形建築上有圓形水塔,都是不調和的,不調和會給人突出不自在, 刺眼不舒適的感覺。為了達到「調和」的目的,各要素間的統一仍是必要的。

  和諧包含協調之意。它是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種物體的形、色、光、質等組合得到協調,成為一個非常和諧統一的整體。和諧還可以分為環境及造型的和諧、材料質感的和諧、色調的和諧、風格樣式的和諧等等。和諧能使人們在視覺上,心理上獲得寧靜、平和的滿足。

  在音樂裡,和諧的兩個音,主要是這兩個音的音頻具有整數比的關係。在造形上的和諧 也是一種比喻,所以是指兩個形體互相配襯且相得益彰的效果,這種借用音樂理論的比喻,在造形上唯一可以明確說明的就只有『配色理論』,其他造形要素的和諧與否,通常是說不清楚的。

廣義的說,無論是以類似的要素或對比的要素共同結合,只要能給人以融洽而愉快的感覺形式,皆是調和的形式。它包括下列兩種基本形態:

  (1).類似的調和:是指相同或相似的細部共同結合,能產生融洽愉悅的感覺形式者
  • 形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線條、輪廓、形狀、或形態,只要其視覺特徵具有其相關、雷同或相似的成分存在,及能達成類似的調和。
  • 色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色彩,無論在色相、明度、或彩度上存有接近、相似、或雷同的特徵時,即能達成類似的和諧效果。
  • 質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材質或質感,其性質具有關聯或相似的屬性或特徵時,亦能產生一種調和的統一感。
  • 機能的類似
  任何造形的機構組織所含蘊的功能與功用,如有其關聯或共用的使命存在時,在吾人的知覺上亦能構成類似的調和感。而機能的領域甚廣,通常指的是有關造形的物理、心理與生理的機能性而言;例如花與花瓶、酒與酒杯、鞋與襪子等。因其彼此之間有著相互為用的物理機能存在;即使在形、色與質方面有所差異而在吾人的知覺上也是統一和諧的。
  (2).對比的調和:是指相異的細部共同結合,其對比關係又能產生相互調適而成融洽的形式者
  • 色的對比調和
  在色環中相對的兩色如,紅綠、黃紫、青橙就是所謂的對比色。每一組對比色的兩種顏色,都有其各自獨特的性質存在;相對之下彼此都顯得特別的強烈與生動。
  • 形的對比調和
  形的對比,在「質」方面的因素就是尖鈍、角圓、或直線曲線。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