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便捷迅速的資訊看臉書
敦化學區補習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ustJoin25239189/
簡杰文理補習班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j25239189/
30秒 認識 簡杰補習班
|
|
你可以看看台視發現新台灣家長怎麼說~~~
簡杰教育實業暨簡杰文理補習班創辦人 簡鸞德老師常常受訪專業升學議題正面評價
|
|
國小三年級數學
提前準備 升學贏家
簡杰預約進班02-2523918
簡杰嚴選好態度學生進班
功課差 進步神速
升學有力 簡杰給力
國九數學總複習、國中七、八年級數學、國小三、四、五、六年級數學補習簡鸞德老師親授班02-25239189
簡杰補習班的孩子與家長都很努力。
升私中不容易
因為:
1.私中都有其直升小學或配合國小、單位。
例如:
多家私校國小可以提早獲得私立**國中考古題。
某幾家私小可以提前有某私中的考情。
2.每所私中都有其想要收的學生「標準」。
我們多數孩子是公校,而且多數孩子在小六才進班,約莫落後私小八年時間,落後有志升私小家庭至少慢了三年以上。
在這樣「明顯落後」情況下,
真的很幸運來到「簡杰」精緻的照顧與準備
而不是去大量招生的同業。
除了「幸運」更要「珍惜」。
往年,以109年簡杰升私中班為例,全班20人,18人考取第一志願私中。
然後,留下來簡杰的只剩下3位。
不留下來理由多為:
1.學費到期(補習費杰算到考前)
2.考上後轉到家裡附近補習
3.簡杰學生成績太好壓力太大
4.別家廣告比較有名補習費便宜
5.私校學校同學一起找去學校附近補習
6.目前成績很好 暫時休息
然後,經過三次段考,成績直直落才回想到簡杰的「幸運」
我們今年國七延平孩子段考數學都有96分水準
薇閣今年孩子雖然不夠認真期末考,我教的數學94分,國文也九十多分。
反觀,離班到同業的延平某位同學當年考取延平,薇閣,東山,復興在延平附近補習期末數學只拿64分,其他薇閣同學不及格。
簡老師的「原則」離班後要返班,簡老師不教,給其他老師看收不收。
因為,離開簡杰後,習慣變了,要調整青春期孩子「不容易」。
寒假特訓
特別開給晚來簡杰孩子,不参加,簡老師不會勉強。
平日常態班,簡老師多勸孩子不要請假,因為,落後的人哪有「休息」的權利?更何況訓班短期八堂課?
時間,所剩不多。
去年,考取率昰簡杰有史以來最低。
今年,看各位了,加油。
簡鸞德老師專業升私中輔導
很多在同業補習不見理想孩子 插班簡杰後突飛猛進,為什麼?
一 簡杰補習班愛惜羽毛
學生都是預約面談進班,學生不多收,每個認真照顧,更不會為了賺大錢發大財 開設許多分校企業集團化經營 失去教育本質損失學生素質!
二 簡杰補習班師資一時之選
簡杰補習班師資群都是有經驗有教育熱忱的補教人,本著體制外教育與家長, 學生,體制內學校老師一起幫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三 簡杰與時俱進媒體採訪是最佳證明
5G開用簡杰就開始使用,pisa教學, 簡潔及早已開始素養教學法這樣的教學必須班級人數20人內小班制不是百人大班可以採用的教學法(如果採用了只是演講是教學兼營隊式教學)
私立 東山國中七年級聖博數學 53-85-97分共進步44分
私立 延平中學七年級育峰數學28-80-74-100分共進步72分
住中山區延平國中郭○佑73分→76分→84分
考取私中 國七數學選簡杰 追求卓越
住大同區成淵國中鄭○婷97分→80分→96分→97分→100分
住松山區西松國中張○妮71分→96分→100分
住大安區仁愛國中朱○榛 不理想分→96分→100分
住蘆洲區達人女中蔡○恩69分→74分→94分
住內湖區大直國中林○澤54分→63分→77分→90分
國小六年級數學補習 公校國中七年級數學補習推薦簡杰
簡杰補習班預約面談 02-25239189
台北市 私立薇閣國中進步努力拚直升
私立 薇閣國中七年級晉承數學 58~86-91 進步35分
私立 薇閣國中七年級沛盈數學 74~80 進步06分
私立薇閣國中八年級李*數學 56-73分 進步17分
私立 薇閣國中七年級玄婷數學 46~80 進步34分
私立 薇閣國中八年級柏珊數學 48~84 進步37分
私立 薇閣國中八年級匿名住北投某同學數學 進步40分
私立 薇閣國中九年級郁婷數學 76~93 進步27分(榮譽直升)
私立 薇閣國中九年級郁婷理化 47~90 進步43分(榮譽直升)
預約面談進班電話 02-25239189
|
用研究走出自己的路:從課堂報告到期刊投稿的實踐之路
簡鸞德|博士班第102天紀錄
研究生的本質是什麼?對我來說,答案很明確: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人。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博士生的這段時間——如今剛好來到第102天——我不禁想起當年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就讀碩士班的第一年,那時我陸續完成了六到八篇投稿期刊的論文,大多數靈感與素材,竟然都來自於最日常不過的課堂報告與生活觀察。
2025年5月25日,我完成博士班第99天的第一篇投稿,題為《融合儒學與科學教育:王陽明思想在當代科普傳播中的應用潛力》,已送交《000000000學報》審查。這篇論文源自我在博士課程中思索的課題:當代科學知識的傳播,是否可能與中國傳統哲學對話?而王陽明「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的思想,正好為現代科普教育帶來了極有啟發性的視角。
而就在今天,第102天,我也完成了第二篇投稿,標題是:〈以「德」字為例探討《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與《國語辭典簡編本》之詞條差異〉。這是一篇語文學的小論文,已投遞至《0000月刊》。這個主題看似微小,卻反映出語文教育與文化詮釋的差異,也為語文學習者與研究者提供深入辨析辭典選字用義的參照。
我始終相信:研究不必等到靈感閃現才開始,研究應該從生活出發,從課堂報告延伸,從每一次思考與觀察中練功。
研究是一場持續的鍛鍊與探索。在補教現場、在科學教育的田野、在語文教學的每一段互動裡,我不斷思索:如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知識共鳴?如何讓文字的力量,在當代教育場域發光?
也許這就是我身為研究生、補教老師與科普寫作者三重身分的最大意義——把每一篇論文,寫進生活;把每一次發現,轉為貢獻。如果你也是研究生,或許也正迷惘於選題與動機,不妨試著從你每天正在寫的報告、正在閱讀的新聞、正在教的課裡頭找靈感。你會發現,真正的研究,其實一直在你身邊。
如同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所言:「教育即生活,而非為生活做準備。」(Dewey, 1897, My Pedagogic Creed, p. 78)這句話不僅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也點出研究的方向。對研究生而言,若能將研究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麼知識的探索就不再只是課業負擔,而是生命本身的延伸與深化。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1936,《陶行知教育論集》,頁112)我深受這句話啟發。當我在補教現場與學生互動、在課堂設計中推敲科學與人文的交匯點時,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研究其實就是在教學與學習之間、在反覆觀察與修正之中逐步成形的過程。
再回到語文教育的核心,德國哲學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曾指出:「語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結構決定思維的結構。」(Humboldt, 1836, Über die Verschiedenheit des menschlichen Sprachbaues, p. 47)在我探討「德」字詞條差異時,正是從這種語言與文化互動的角度出發,期望發掘更多文化深層的意涵,而不僅止於字詞表面的比較。
教育與研究,從不只是書齋中的知識堆疊,而是實踐中不斷被鍛鍊與驗證的思考歷程。如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所說:「真正的理解,是能夠把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Gardner, 1999, The Disciplined Mind, p. 18)當我們將所學與所教、所研與所行相互扣合,研究的價值才能真正被點亮。
文獻參考:
Dewey, J. (1897). My Pedagogic Creed. School Journal, 54, 77–80.
陶行知(1936)。《陶行知教育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Humboldt, W. von (1836). Über die Verschiedenheit des menschlichen Sprachbaues und ihren Einfluss auf die geistige Entwickl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s. Berlin: Druckerei der Königli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Gardner, H. (1999). The Disciplined Mind: What All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